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范文篇1
【关键词】牙;氟化泡沫;龋齿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5-01
龋病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3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威胁人类口腔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根据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调查结果,我国儿童乳牙的患病率高,龋坏严重,在5岁儿童的乳牙中,城市和农村的患龋率分别达到了76.55%和78.28%[1]。学龄前儿童自身护理能力较差,对于口腔卫生的维护能力也较差,而且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均十分害怕口腔治疗且配合性差,导致乳牙龋病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乳牙损害严重,可影响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如咀嚼能力降低,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患牙引起疼痛、牙髓、根尖及颌面部炎症甚至造成牙颌系统发育障碍和畸形,影响恒牙的健康,损伤口腔黏膜,妨碍发音等[2]。因此对乳牙龋病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对我县1260名幼儿的乳牙龋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分析相关因素,为有效地提高儿童乳牙龋病防治水平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随机抽取我县所有3-6岁仅有乳牙列的儿童12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0人,女640人,均为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者。检查前所有调查者由其家长代替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还获得了医院相关医学伦理学部门的批准许可。将1260个幼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3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幼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幼儿给予常规的护齿,观察组幼儿在常规护齿的基础上再给予氟化泡沫进行护齿,具体措施为:正确进行清洁牙齿,然后用一次性较软的牙托,然后将氟化泡沫放置于牙托中,然后将牙托放入幼儿口腔中,让其立即咬住,4-6min后取出牙托,吐出口腔中多余的泡沫。该操作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护齿操作前应该注意与幼儿沟通,进行心理的沟通,争取到幼儿的配合。操作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幼儿出现恶心呕吐,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在结束操作后禁食30-45min。2年后观察幼儿龋齿发病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幼儿龋齿的发病情况比较,见表1。对照组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5.87%,观察组幼儿龋齿发病率为48.4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乳牙龋病作为儿童最常见疾病之一,不但破坏牙齿,更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损害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因此对儿童乳牙龋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多项研究表明,乳牙龋病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而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还在上升或居高不下[3]。近年来,尽管有各项公共卫生政策干预,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有所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龋齿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破坏性疾病,牙齿一旦被破坏,自身机体无法自行修复,危害性大。形成龋洞,不仅破坏了牙齿的完整性而且有时还会造成残冠、残根导致牙齿失去切磨功能,咀嚼能力下降。除此之外,容易引起牙髓炎,引起剧烈疼痛,病情严重时这些感染可以作为感染病灶,细菌及毒素通过血液循环或者淋巴扩散到全身其他组织,引起相应组织的相应性疾病,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5.87%,观察组幼儿龋齿发病率为48.4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珍爱牙齿,防治龋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口腔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指导。①正确指导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口腔环境,正确的饮食习惯可阻止牙垢形成,减少和抑制龋病的发生和发展。对牙面及牙龈缘形成的牙垢及附着物沉积用物理的方法去除(如刷牙)。儿童的饮食多较精细,同时含高糖量较高,含糖较多的食物在牙面上停留可直接促进龋病的发生,加之大部分儿童均有睡前喝奶的习惯,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大大减少,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发生龋齿,因此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防止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应该注意儿童营养的补充,多食用一些钙、磷和维生素A、C、D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蛋、鱼、虾、瘦肉、猪肝及水果等,不仅能够调节儿童体内钙磷代谢,促使其在牙齿和骨骼中的沉积,对预防牙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氟素是预防儿童龋病的一种方法,如牙面涂布法,氟化牙膏的应用,氟化物漱口液。③窝沟封闭:是一种预防窝沟龋的常用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材料是树脂类物质。④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并且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方法,如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牙的内外面和咬合面都刷到。⑤定期检查口腔,儿童牙病常见,但早期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易被忽视,应定期带孩子到医院作口腔保健检查。一般半年1次,发现龋齿应及早治疗。⑥定期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乳牙保护和治疗常识的培训,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高人们对龋病的认识,使乳牙龋病问题得到幼托机构、家庭、社会的普遍重视。采用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实施群防群治,如在幼儿园进行乳牙涂氟、氟水含漱、免疫防龋、窝沟封闭等。
通过患龋率的调查,分析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病情况,要求我们儿童乳牙龋病的防治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并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对控制儿童乳牙龋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氟化泡沫是一种氟化凝胶的代替物,与其他类似的氟化材料相比较,具有耗费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综上所述,使用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疗效安全肯定,且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文振玲.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7):204-205.
[2]吴怀楚.使用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2年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2):200-201.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范文篇2
关键词:住院儿童;疾病谱;死因
儿童疾病谱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了解儿科病种变迁,为临床治疗、儿童预防保健提供宏观指导,及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珠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近20年住院患儿疾病谱,对珠海市儿童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某妇幼保健院199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儿科住院,年龄为14岁及以下的患儿共计137849例归档病案进行分类统计。资料来源于某妇幼保健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中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资料完整真实。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疾病诊断参照诸福棠等主编的第6版《实用儿科学》[1]和相关专业会议统一规定。疾病分类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2]及广东省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疾病分类与代码库》,主要诊断作为疾病分类病种。按患儿出院时间分组:划分为1999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2个时间段组别,以研究对比前后10年某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年龄分组参考常用的年龄阶段划分为5组。新生儿组:脐带结扎起至满28天;婴儿组:29天至未满1周岁;幼儿组:1岁~3岁;学龄前期组:>3岁~6岁;学龄组:>6岁~14岁。
1.3统计方法
用Excel2013建立数据库进行整理、汇总;采用SPSS18.0处理年龄、性别、疾病分类构成及死亡人数等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分布
20年来儿科14岁及以下的住院患儿共计137849例,婴儿组52341例(37.97%),新生儿组37683例(27.34%),幼儿组24284例(17.62%),学龄前组15413例(11.18%),学龄组8128例(5.9%)。婴儿组患儿在各个住院时间段中所占百分比均为第1位,两个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性别情况
男性患儿在各个住院时间段中所占百分比均为第1位,比较2个时间段住院患儿住院人数,发现住院人数数量逐渐增加,男性患儿所占的百分比逐渐下降(χ2=96.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疾病系统构成及顺位
2个时间段住院患儿疾病系统中占第1位的都是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居于第2位。传染病有上升趋势,由第4位升至第3位;血液系统疾病及先天性疾病有上升趋势,分别升至第5和第7位;消化系统疾病有下降趋势,由第3位降至4位,见表3。
2.4单病种构成及顺位
肺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稳居2个时间段第1、2位,例数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在第2个时间段出现大爆发升至第6位;新生儿肺炎、早产儿及支气管炎例数和构成比逐年增加,分别升至第3、4、5位;腹泻病明显下降,由第3位下降至第7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第5位降至9位,见表4。
2.5死亡疾病顺位及构成
住院死亡患儿共127例,合计病死率为0.09%。1999年-2008年为0.22%(82/37989例),2009年-2018年为0.05%(45/99860例),病死率下降明(χ2=87.21,P<0.001)。前10位死亡病种中新生儿疾病占了一半,其中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重度窒息一直都位列死亡病种的前6位内;重症肺炎一直位列死亡病种第二位,见表5。
3讨论
3.1住院患儿一般情况
20年期间1岁以内患儿发病率最高,婴儿组和新生儿组在两个住院时间段所占百分比均分别为第1、2位,其原因考虑:⑴婴儿期主动免疫功能不成熟,母乳喂养的婴儿,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主动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而且是体格生长第一高峰期,需要营养素丰富的食物,其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消化紊乱、腹泻、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疾病[1];⑵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适应环境的阶段,生理是出现血液循环的改变和自主呼吸的建立,其他功能未完善。故继续加强母乳喂养的推广、合理喂养、定期体检、体格锻炼及预防接种等仍是婴儿期保健的重点。比较两个住院时间段,幼儿组患儿所占百分比增加明显(χ2=361.31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患病率增高原因考虑与近十年早教机构迅速发展,0岁~3岁儿童集中生活接触,容易导致疾病传播等因素有关。住院男性患儿占比高于女性患儿的原因考虑为:⑴有些疾病本身的发病率存在男女差异;⑵部分家属仍保留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较多的关爱男孩;⑶我国长期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比较两个时间段,男性患儿所占百分比逐渐下降(χ2=96.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考虑与2013年二孩政策实施,女孩出生率增加有关。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范文篇3
【关键词】习惯;疾病报告;患病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1R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9-1139-02
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生活作息制度培养的关键时期,其作息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的预防,并且为将来的健康打下基础。为了解沈阳市幼儿生活作息情况及常见疾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笔者于2006年5月对沈阳市5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了一般生活作息情况及常见疾病的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保证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整群抽样方法,于2006年5月选取沈阳市5所幼儿园,对其全部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488份,收回有效问卷1339份,有效应答率为90.0%。其中男童711名,占53.1%,女童628名,占46.9%。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自行设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作息情况,如是否吃早餐、看电视、睡眠时间、保健品补充情况等,常见疾病的调查参考幼儿近0.5a内的健康检查报告,由幼儿家长填写,完成后交给幼儿园教师统一收回。肥胖的筛查标准:采用欧洲国际肥胖工作组于2000年制定《IOTF2~18岁幼儿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标准》[1]进行判定。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创建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χ2检验。
2结果
2.1早餐食用情况以早餐食物摄入≥4d/周为经常吃,1~3d/周为偶尔吃。经常吃早餐儿童为93.0%,偶尔吃的占6.0%,不吃早餐的为1.0%。
2.2看电视情况1339名幼儿中看电视人数为834人,占62.3%。其中男孩有472人看电视,占56.6%;女孩看电视的有362人,占43.4%,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
表1沈阳市3~6岁儿童看电视的内容
电视节目内容调查人数看电视人数比例/%
儿童动画片1327132199.5
恐怖片1333342.6
体育节目1311836.4
情感连续剧1333302.3
成人喜剧1332836.3
历史片1332463.5
2.3睡眠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在7~9h的幼儿占7.8%,9~10h的占40.1%,10~11h者占39.8%,11~12h者占8.5%,12h以上者占3.8%。
2.4常见疾病检出率1种及1种以上疾病检出率为46.5%,没有疾病者为53.5%。各种疾病中以龋齿检出率最高为27.5%;其次为肥胖9.2%,消化不良为7.5%,扁桃体肥大为6.2%,中耳炎、贫血、近视、沙眼、佝偻病检出率在2%~5%之间,蛔虫检出率最低为1.1%。见表2。
表2沈阳市3~6岁儿童常见疾病检出率
疾病类型调查人数患病人数检出率/%
肥胖13211229.2
龋齿124434227.5
贫血1311564.3
蛔虫1245141.1
近视1245383.1
沙眼1245342.7
中耳炎1245604.8
消化不良1245937.5
佝偻病1245221.8
哮喘1245201.6
扁桃体肥大1245776.2
2.5保健品补充情况幼儿补钙人数占86.6%;补锌者为34.3%,补铁者为13.3%,补充健脑保健品者占6.1%,另有17.2%者补充其他保健品。
3讨论
调查显示,3~6岁幼儿吃早餐的比例为93.0%,不吃早餐的为1.0%。幼儿的早餐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因为合理营养的早餐可为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2]。看电视作为获取信息和日常娱乐的方式已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对孩子视觉器官的发育、性格的形成及体重会产生一定影响[3]。本次调查显示,看电视幼儿占62.3%,有80.0%的幼儿看电视持续时间在1h以内,但也有近20.0%的儿童看电视时间超过1h,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爱看动画片,但也有近3.0%的幼儿观看恐怖片。家长应关注幼儿看电视的内容,帮助孩子选择健康向上的节目,并要适当限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最好在1h以内。
3~6岁幼儿的睡眠时间应该达到11~12h。本次调查显示,幼儿睡眠时间在11h以上者仅占12.4%,有近50%幼儿睡眠时间在10h以下。睡眠时间不足将直接影响儿童体格及智力发育,也容易引起一系列行为问题[4]。家长应关注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及时发现影响幼儿睡眠的影响因素,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本调查中,近47.0%受检儿童患有1种或1种以上疾病,其中龋齿检出率最高,为27.5%,其次为肥胖、消化不良和扁桃体肥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甜食和精细粮食在儿童的饮食中占主导地位,这可能与本次调查中龋齿和肥胖等疾病检出率较高有关。随着营养及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幼儿贫血、蛔虫和沙眼已经不是主要的健康问题,但也应该注意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儿童少年哮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本次调查显示,幼儿哮喘病检出率为1.6%,接近北京地区报道[5]。应注意室内外污染对幼儿呼吸道健康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各幼儿园每天安排的户外活动时间平均为2h左右,幼儿主要在白天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被调查儿童补钙现象最常见,占调查人数的87.0%左右,但有6.1%幼儿补充健脑保健品。幼儿应该以牛奶作为钙的主要来源,补充钙制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儿童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盲目补充健脑保健品,不仅不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可能还会起到不良的副作用。幼儿时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时期,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营养基本上可保证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4参考文献
[1]陈春明.中国学龄幼儿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50.
[2]胡小琪.儿童饮食行为与健康.营养健康新观察,2004,3(22):19-20.
[3]李艳平,马冠生.看电视对儿童少年认知及行为的影响.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2,29(3):157-161.
[4]曲红明,吕伶,谢海虹,等.南京城市6岁以下儿童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35-38.
[5]马煜,林良明,陈再历,等.2000年北京城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分析.北京医学,2002,24(3):173-176.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收集3篇) 】相关文章:
我的日记6[精选](整理3篇) 2024-08-09
校园生活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09
实用的日记作文精选(整理6篇) 2024-08-08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3篇) 2024-08-08
过年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05
精选写人的日记(整理1篇) 2024-08-04
精选笑猫日记(整理2篇) 2024-08-02
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收集3篇) 2024-08-10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收集3篇) 2024-08-10
劳动之星事迹材料(收集3篇) 2024-08-09